看懂社群平台上的人心:你為了酸民大發雷霆,但他留言根本不在乎正確性。
人多的地方,紛擾就多。當代大眾紛紛擠進社群平台上,言語變得更犀利殘暴,正確性、真實性和同理口德,卻不一定成正比上升,所謂的「酸民」四處橫行,看到酸民粗暴、鄙俗、殺傷力極大的言語,你是否第一時間好容易被激怒、好生氣,心想怎麼可以講話這麼傷人、沒同理心?
其實,酸民不一定在乎自己的叫罵,是否有足夠的正確性,但只要感受到自己的一字一語引起了一人以上的情緒波動,他們便見獵心喜、猛攻不停。
酸民的具體操作手法大約有以下幾種,
1.集體出征
2.公審
3.肉搜
4.截圖改圖問罪
5.除了辱罵,更慣用嘲諷揶揄的口吻
當酸民正在進行以上行為時,旁觀他人會覺得他們沒有同理心,不斷去糾正、爭論,但那就像把燃油往火裡倒,因為酸民此時的自制力是很薄弱的,此刻他已經被真實生活中鮮少感受到的「影響力」、「揪眾力」、「煽動力」蒙蔽,滿心的快感已將他們的同理心掩蓋,壓根無法去好好思考社會和諧、善意、同理心這些層面。
再加上網路匿名性,或是假身分假帳號的冒用,酸民更加覺得無須替粗暴言論付出什麼風險和代價,自然像個脫韁野馬,克制不住自己的行為。
.
這在心理學上,可以從法國心理學家Gustave Le Bon提出的「群眾心理現象」,以及1971年著名的心理學研究「史丹福監獄實驗」來獲得解答。
前者Gustave Le Bon認為,群眾心理現象爆發時,人們會「無意識」的相互影響,而變的狂熱激進,採用的手法就是用誇大、跳針重複、斷章取義的言語去煽動社會。
後者的史丹福監獄實驗,是由心理學家Philip Zimbardo領導進行,他發現,群眾的狀態下,會產生「去個人化」的心理效應,當人們察覺自己成為了團體中的一份子,就會無視個人原先有的情感、善良、理智、需承擔的責任,去做出平常不敢做的、不會做的大膽行為,情緒也會比平常更失控。
簡單來說,酸民之所以更加猖狂,網路言論之所以越演越烈,在於「被捲入風波、跳下火坑的人」越來越多,看起來像是彼此把風險都分擔掉了,大家就自私地想著,「那麼我要承擔的道德責任,應該就沒那麼嚴重了吧?」
因此,倘若有天我們也擔心,會否未來在社群世界不小心成為被謾罵、被攻擊的對象,最強效的方法就是「別讓自己被捲入,讓自己保持在旁觀、理性的位置」。
第一,當對方很快丟出具攻擊性的句子,我們就無須還想著要把自己的想法、觀念讓對方知道,那只是不斷讓他抓住引線、點爆戰火。
第二,看穿惡意留言者的心態,他可能並非真的要傳達「正確性」,而只是樂於看自己「造成他人情緒變化」、「具煽動力」,他只是享受自己有影響力的過程罷了。
.
社群世界就算不斷演進,終究和人心脫不了關係,平台上的每則資訊、每張圖片、每部影音、每條留言、每項操作,都有其背後的目的;可能是為了銷售,可能是為了灌輸政治色彩,也可能是為了拉攏群眾立場;可能是長期階段性操作,也可能是短時間引爆瞬間論戰,
無論如何,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培養自己的「識讀能力」,能否為自己進行理性篩選、避免紛擾,成為當代享受資訊的獲利者,而非給自己惹來一身腥。
#粿然有感
粿的IG追起來:https://instagram.com/healingquei
------
✍️歡迎品讀以下熱門情緒課題
•正向語言幫助你成功:#羅森塔爾效應
https://reurl.cc/Ldx0oX
•面臨「#情緒勒索」如何自救?
https://reurl.cc/k0O2o3
•你也是吃苦長大的嗎?關於「成人小孩AC」
https://reurl.cc/r8pbQ1